返回首页|给我们发送邮件

欢迎来到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正明西路13号

联系人:韩经理 18961836928

QQ微信:366760971

电话:0510-83311524、83309666

传真:0510-83318930

邮箱:366760971@qq.com
           sales@sandafp.com

售后服务热线:0510-8330766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产业纺织品专家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观察
  以科研为主体、贸易为架构创立的上海新纺织产业用品有限公司,17年来,依托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在资本、技术和渠道上的平台优势,深耕产业纺织品领域,核心产品线土工合成材料与国际水平接轨。
  上海新纺织核心产品用于多个重点工程。
  上海新纺织的核心产品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大小洋山工程、曹妃甸填海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点、地方重点工程中运用。目前,公司每年仅土工产品销售额就达8000万元。
  填补空白:以土工纺织品为突破口
  上海新纺织产业用品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上海申达股份(600626)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上海新纺织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薛育龙告诉商报记者,集团母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的纺织工业企业,主要是生产服装、家纺为主,而这也是当时整个中国纺织业的一个缩影。相比之下,产业纺织品在国外现代纺织工业中生产比例占到四成,与服装、家纺等民用纺织品形成四三三的生产格局,而当时国内产业纺织品的比例尚不足5%。在这一背景下,上海纺织集团在1996年注资成立了上海新纺织,旨在打通产业纺织产品渠道。
  不过,产业纺织品应用范围广泛,在国内毫无先例可借鉴的现状面前,上海新纺织遇到了从何入手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上马了一系列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上海新纺织在集团的指导下,以土工合成材料为突破口,寻求商机。”
  于是上海新纺织依托集团的科研资源平台及技术装备,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及拓展产业链,并成立了公司独立的技术中心率先研发土工合成材料。“上海新纺织利用三年的时间抓技术创新,其间还不断到国外参加专业展会,关注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大量吸收消化国外技术进行适于中国环境落地的技术创新。”薛育龙向记者表示,公司当时研制的各类先进的机织土工布、复合土工布等土工合成材料,一举填补了国内土工行业中纺织产品的市场空白。
  技术创新:在案例实践中寻求
  “1997年国家开始建设长江深水航道,当时投资170多个亿,太仓港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接触到了这个项目。”薛育龙和王建创两位副总经理共同回忆道,正是凭借太仓港和长江深水航道的成功经验,才真正奠定了新纺织在土工合成材料领域内的行业龙头地位。
  据薛育龙介绍,长江口水域较宽,流沙量大,加上航道吃水不深,一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水底下数万立方米的流沙就会聚集在航道上,严重影响了航道运输。
  “工程早期试验采取抛石筑坝的传统工艺,从外地搬运大量的石料至上海,然后抛入长江,人为形成水下堤坝,以阻止流沙进入,最终因水流冲刷,掏空基础,地基下沉10多米仍不能获得稳定基础。因此航道堤坝难以成型一直困扰着深水航道的建设和稳定,借鉴国外经验,在市有关协调单位的沟通下,上海航道设计单位与我们展开合作研究。”
  经过多轮的实验模拟和工程试验,通过在江底排铺软体机织土工复合排体材料盖住流沙,再通过抛石或建筑构件,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砂体的稳定,阻止流沙流动。在出色地完成了太仓港的河道治理工作后,新纺织就受邀参与长江深水航道的主干工程建设。王创建表示,在长江深水航道的建设过程中,新纺织同时完成了多轮技术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一是运用在传统纺织行业中积累的多年缝制经验,将国外技术应用到国内项目,采用进口宽幅织造设备,在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基础上,将机织土工复合材料连接成上百米长、几十米宽的基体,并按承载要求在相应位置上缝上加筋带,在不改变布料的水工特性和强度的同时,满足工程压载混凝土连锁块的组合,使得几十吨的混凝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一起投入海底,方便了铺排船在宽阔江水中的铺排施工。”
  “二是依据国内的材料优势和材料特性,采用丙纶材料替代了国外常用的涤纶材料,不仅具有更好的耐酸、耐碱、耐牢等特性,还降低了成本,水工指标的稳定性也高于涤纶材料。”
  “三是升级了基垫布的强度。同时我们研发的2万牛高强机织土工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的垄断,保证了工程的进一步向深水发展的条件。”
  王建创表示,经过上述几轮的技术创新,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改造完成后,原先长江口船运装卸、候潮平均三天,直接缩短到一天可以完成,建设费用也比大量抛石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直到目前,十多年过去了,深水航道堤坝稳稳地屹立在长江口,流沙影响现象再没有出现,现在航道建设正在向上游南京方向延伸。
  遭遇瓶颈:价格战束缚企业创新发展
  在参与了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验段、太仓国际港建设工程后,1999年3月,上海新纺织就被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优选为我国首批第一家土工合成材料重点生产企业。其后,上海新纺织还先后经历了芦潮港临港新城工程、大小洋山工程及曹妃甸填海工程等数十个国家、地方重点工程的建设,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AAA级企业。
  上海新纺织从1996年成立至今,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等,并实现4项高新技术产品成功转化。据悉,公司仅土工产品年销售就达8000万元左右,并将每年总销售的10%继续投入研发。目前,公司还在跟踪国外先进纺织的技术,拟向轻工、化工复合应用领域及航天航空领域拓展开发新材料。
  依托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的平台优势,上海新纺织在产业纺织产品领域的资本、技术、人才上都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成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方面,国家、地方工程是一个计划性的持续投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光是抓重点工程的建设周期是不能持久的。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技术外移保护不严密、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造成过度依赖低水平、低价位的价格竞争,导致以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利益受损。同时一些地方项目低价中标现象严重,采购供应商良莠不齐,有研发经费预算、价格相对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 专家评析 ]
  李坤城 博士(聚坤资本董事长)
  当我们讨论一个纺织公司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服装、家纺等传统的纺织品生产,而上海新纺织则更多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将纺织与其他建筑、医疗等行业结合起来,延展了纺织这个概念的定义。
  作为纺织业的重要分支,产业纺织业近期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速14.4%,位列纺织行业第一;成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8.83%和23.4%,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行业的利润率5.2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上海新纺织依托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充分利用集团在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平台优势,在产业纺织业这一细分领域中不断开拓进取,也在集团的各子公司中,处于发展较为快速的部分。
  产业用纺织品基本涉及医疗卫生、土工建筑、过滤分离、皮革基布、再生纤维、丝网织造和非织设备等领域。上海新纺织主要的产品集中在土工建筑等领域,这一领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因此仅一些土工项目的产业纺织品需求,对上海新纺织生产产品的需求就十分巨大。伴随着中国新一轮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土工项目的产业纺织品需求缺口具有持续增大的趋势,这也将为上海新纺织带来更好的市场机会。
  此外,由于非织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大幅提高了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扩大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包括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综合生产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产业用经编和立体编织技术的进步,实现了风力发电叶片、卫星支架、火箭喉衬等异型材料的稳定生产,满足了航空、新能源领域需求。新型纤维应用技术的进步,丰富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品种,扩大了应用领域。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的动力无疑来源于创新。特别是新材料的发展,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上海新纺织充分依托集团纺研院的科研资源平台及技术装备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并成立了公司独立的技术中心率先研发土工合成材料,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引擎,为企业走在行业领先水平,创造了条件。各种复合材料的生产,也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产品市场,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
  由于行业的集群效应明显,大型企业发展情况更好。因此对于上海新纺织而言,对于市场的整合就显得较为重要,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将能够使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功能性土工布、新型建筑用纺织品和高技术土工合成材料的技术含量,并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和环保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页面版权所有: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9045119号